HASH GAME - Online Skill Game GET 300
2、7)摘要 本发明属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 具体的说是 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模具包 括上模板、 冲压板、 底板和底座; 底板内设有空 腔, 空腔内设有输料单元; 输料单元包括推杆、 齿 轮、 凸轮、 一号板、 二号板、 顶杆和出料管; 顶杆一 端固定在空腔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后与副板 底端接触; 出料管安装在空腔内, 出料管一端靠 近与副板相对的主板侧壁, 另一端伸出底板; 通 过推杆、 齿轮、 凸轮、 一号板、 二号板、 顶杆和出料 管的配合实现当对零件完成冲压加工时, 落料可 以顺着出料管滑出, 完成了对落料的自动拿取, 避免还需人工拿取, 从而节省在冲压加工过程中 的人。
3、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给工作人员带来极 大的方便。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6页 CN 111014424 A 2020.04.17 CN 111014424 A 1.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其特征在于: 该冲孔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 根据客户的要求裁剪钣金件, 使得钣金件比落料尺寸大1.2倍, 并通过步进电机驱 动对应的齿轮转动, 进而调整冲头的位置, 使冲头的位置与对应落料孔的位置对应, 从而实 现模具加工位置的调整; S2: 将钣金件水平放置于模具的底板上, 并使得钣金件的地面与底板紧密贴合, 并将位 于钣金件侧壁的定位栓拉起, 实现对钣金件位置的固定, 防止在冲压过程中。
4、, 钣金件发生偏 移后影响加工精度; S3: 利用冲压板下降, 在下降过程中驱动冲头下移至钣金件的对应位置处, 从而实现对 钣金件的冲压, 冲压后的落料会落至底板表面, 最后对落料进行收集, 将钣金件拔出模具, 实现对钣金件的冲孔; 上述S2中采用的模具包括上模板(1)、 冲压板(2)、 底板(3)和底座(4); 所述上模板(1) 安装在冲压板(2)上; 所述底板(3)安装在底座(4)和冲压板(2)之间, 底板(3)内设有空腔 (31), 空腔(31)内设有输料单元(5); 所述输料单元(5)包括推杆(51)、 齿轮(52)、 凸轮(53)、 一号板(54)、 二号板(55)、 顶杆(56)和。
5、出料管(57); 所述推杆(51)一端与上模板(1)底侧固 连, 另一端贯穿贯穿冲压板(2)后插入空腔(31)内, 且推杆(51)位于空腔(31)内的侧壁上设 有倾斜的拨齿(511), 且拨齿(511)与空腔(31)底端存在45度夹角; 所述齿轮(52)转动连接 在空腔(31)侧壁内靠近拨齿(511)处, 使得拨齿(511)能够带动齿轮(52)单向转动; 所述一 号板(54)通过弹簧安装在空腔(31)底侧; 所述二号板(55)通过支柱与一号板(54)固连, 且 使得二号板(55)伸出至底板(3)外表面, 二号板(55)由主板(551)和副板(552)组成; 所述副 板(552)铰接在主板(55。
6、1)侧壁上; 所述凸轮(53)截面形状为水滴状, 凸轮(53)转动连接在 靠近一号板(54)的空腔(31)侧壁上, 且凸轮(53)和齿轮(52)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 所述顶 杆(56)一端固定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触; 所述出 料管(57)安装在空腔(31)内, 出料管(57)一端靠近与副板(552)相对的主板(551)侧壁, 另 一端伸出底板(3); 通过推杆(51)、 齿轮(52)、 凸轮(53)、 一号板(54)、 二号板(55)、 顶杆(56) 和出料管(57)的配合实现当对零件完成冲压加工时, 落料可以顺着出料管(57)滑出。 2.根据。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53)靠近空腔 (31)底侧的侧壁上设有一号推块(531); 所述空腔(31)内设有加固单元(6); 所述加固单元 (6)包括挡板(61)和垫块(62); 所述挡板(61)对称固定在靠近一号板(54)的空腔(31)底侧, 挡板(61)在靠近一号推块(531)处设有二号推块(611); 所述垫块(62)通过弹簧与挡块侧壁 连接; 所述一号板(54)底端设有滑槽板(541); 所述滑槽板(541)内滑动连接有铰接杆 (542); 所述铰接杆(542)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垫块(62)侧壁上; 通过一号推块(531)、 二号推 块(611)、。
8、 挡板(61)和垫块(62)的配合加强一号板(54)和二号板(55)在冲压过程中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杆(56)靠近主板 (551)的端部铰接有加固块(561); 所述主板(551)在靠近加固块(561)的侧壁上对应设有插 槽(553); 通过加固块(561)和插槽(553)的配合实现在冲压过程中, 加强主板(551)和副板 (552)之间的配合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551)表面滑 动连接有赶料板(554); 所述赶料板(554)端部通过细绳与加固块(561)连接; 通过赶料板 (。
9、554)和加固块(561)的配合加快落料掉落至出料管(57)内滑出。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014424 A 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551)在靠近 赶料板(554)底端处设有圆形卡块(555); 所述赶料板(554)底端设有弧度, 使得赶料板 (554)在滑动过程中会向出料管(57)的方向翘起, 且越靠近出料管(57)时翘起的高度越高, 从而加强对落料的推动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管(57)的出口 处对称设有柔性弹片(571), 且柔性弹片(571)在不受力时相互接触将。
10、出料管(57)的出口处 封住, 从而对落料实现缓冲作用。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014424 A 3 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 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 种特殊工艺装备, 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 冲压, 是在室温下, 利用安装在压力 机上 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 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 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 工方 法。 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 信息 技术、。
11、 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正不断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 交叉、 融合, 对其实施改 造, 形 成先进制造技术。 0003 但目前市场上的冲压模具在使用过程中, 冲下来的废料或坯料均需要人手工拿 取, 既 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危险造成威胁, 又降低了冲压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解决目前市场上的冲压模具在使用过程中, 冲下来的 废料 或坯料均需要人手工拿取, 既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危险造成威胁, 又降低了冲压的工作 效率 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 艺, 该冲孔工艺包括以下步。
12、骤: 0006 S1: 根据客户的要求裁剪钣金件, 使得钣金件比落料尺寸大1.2倍, 并通过步进电 机 驱动对应的齿轮转动, 进而调整冲头的位置, 使冲头的位置与对应落料孔的位置对应, 从 而实现模具加工位置的调整; 0007 S2: 将钣金件水平放置于模具的底板上, 并使得钣金件的地面与底板紧密贴合, 并 将 位于钣金件侧壁的定位栓拉起, 实现对钣金件位置的固定, 防止在冲压过程中, 钣金件 发 生偏移后影响加工精度; 0008 S3: 利用冲压板下降, 在下降过程中驱动冲头下移至钣金件的对应位置处, 从而实 现 对钣金件的冲压, 冲压后的落料会落至底板表面, 最后对落料进行收集, 将钣金件。
13、拔出 模 具, 实现对钣金件的冲孔; 0009 上述S2中采用的模具包括上模板、 冲压板、 底板和底座; 所述上模板安装在冲压板 上; 所述底板安装在底座和冲压板之间, 底板内设有空腔, 空腔内设有输料单元; 所述输 料 单元包括推杆、 齿轮、 凸轮、 一号板、 二号板、 顶杆和出料管; 所述推杆一端与上模板 底侧固 连, 另一端贯穿贯穿冲压板后插入空腔内, 且推杆位于空腔内的侧壁上设有倾斜的 拨齿, 且拨齿与空腔底端存在45度夹角; 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空腔侧壁内靠近拨齿处, 使得拨齿 能够带动齿轮单向转动; 所述一号板通过弹簧安装在空腔底侧; 所述二号板通过 支柱与一 号板固连, 且使得二号。
14、板伸出至底板外表面, 二号板由主板和副板组成; 所述副 板铰接在 主板侧壁上; 所述凸轮截面形状为水滴状, 凸轮转动连接在靠近一号板的空腔侧 壁上, 且 说明书 1/8 页 4 CN 111014424 A 4 凸轮和齿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 所述顶杆一端固定在空腔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 号板后与 副板底端接触; 所述出料管安装在空腔内, 出料管一端靠近与副板相对的主板侧 壁, 另一 端伸出底板; 通过推杆、 齿轮、 凸轮、 一号板、 二号板、 顶杆和出料管的配合实 现当对零件完 成冲压加工时, 落料可以顺着出料管滑出; 工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 处理后, 冲下的 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上, 。
15、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 推杆滑出空腔, 从 而通过拨齿带动齿轮转动, 齿轮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转动, 凸轮在转动过程中 会对一号板产生挤压, 使得一号板向靠近空腔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 动二号板移动, 由 于顶杆一端固定在空腔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后与副板底端接触, 使 得二号板在移动过 程中, 顶杆会对副板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顶起, 副板顶起后会对落料 产生推力, 从而将落 料推至出料管处, 顺着出料管滑出, 完成了对落料的自动拿取, 避免 还需人工拿取, 从而节 省在冲压加工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给工作人员带来 极大的方便。 0010 优。
16、选的, 所述凸轮靠近空腔底侧的侧壁上设有一号推块; 所述空腔内设有加固单 元; 所述加固单元包括挡板和垫块; 所述挡板对称固定在靠近一号板的空腔底侧, 挡板在 靠近 一号推块处设有二号推块; 所述垫块通过弹簧与挡块侧壁连接; 所述一号板底端设有 滑槽 板; 所述滑槽板内滑动连接有铰接杆; 所述铰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垫块侧壁上; 通 过一 号推块、 二号推块、 挡板和垫块的配合加强一号板和二号板在冲压过程中的强度; 工 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 模具 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滑出空腔, 从而通过拨齿带动齿轮转动, 齿轮转动后再通 。
17、过传 动带来带动凸轮转动, 凸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一号推块移动, 从而使得二号推块受一 号推 块的推力作用下带动垫块抽出一号板底侧, 使得一号板会在凸轮的作用下滑动; 当需 要对 板材进行冲压处理时, 通过凸轮旋转带动一号推块移动, 从而使得二号推块不再受一 号推 块的作用力, 此时二号推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又重新滑至一号板底侧, 从而对一号 板和 二号板的位置进行加固, 从而保证了冲压过程中对模具的强度要求, 增强了模具的整 体使 用效果。 0011 优选的, 所述顶杆靠近主板的端部铰接有加固块; 所述主板在靠近加固块的侧壁 上对 应设有插槽; 通过加固块和插槽的配合实现在冲压过程中, 加强主。
18、板和副板之间的配 合强 度; 工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上, 此时将模 具 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滑出空腔, 从而通过拨齿带动齿轮转动, 齿轮转 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转动, 凸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产生挤压, 使得一号板 向靠近空腔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移动, 由于顶杆一端固定在空腔底侧, 另一 端贯穿一号板后与副板底端接触, 使得二号板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会对副板产生顶力, 从 而将副板顶起, 此时加固块会随着顶杆滑出插槽; 当需要再次进行冲压加工时, 合上模具, 此时主板和副板之间发生复位, 从而使得加固块重新插入插。
19、槽内, 加强了主板和副板在铰 接处的强度, 保证了在冲压过程中二号板的整体强度, 从而保证了模具整体在使用过程中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2 优选的, 所述主板表面滑动连接有赶料板; 所述赶料板端部通过细绳与加固块连 接; 通过赶料板和加固块的配合加快落料掉落至出料管内滑出; 工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 行冲 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 拉 动推杆滑出空腔, 从而通过拨齿带动齿轮转动, 齿轮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转 说明书 2/8 页 5 CN 111014424 A 5 动, 凸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产生挤压, 使得一号板向靠。
20、近空腔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 而带 动二号板移动, 由于顶杆一端固定在空腔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后与副板底端接 触, 使 得二号板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会对副板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顶起, 此时加固块会随 着顶 杆滑出插槽, 在加固块的滑动过程中会通过细绳拉动赶料板滑动, 从而对落料产生推 力, 使得落料在推力的作用下从二号板上滑动掉落至出料管, 保证了落料能够稳定的掉落 至出 料管内, 从而保证了模具工作的稳定性, 提高模具的使用效果, 有效避免了人工拿取 的麻 烦和危险性, 提高了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3 优选的, 所述主板在靠近赶料板底端处设有圆形卡块; 所述赶料板底端设有。
21、弧度, 使 得赶料板在滑动过程中会向出料管的方向翘起, 且越靠近出料管时翘起的高度越高, 从 而 加强对落料的推动效果; 工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 二 号板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滑出空腔, 从而通过拨齿带 动齿轮转动, 齿轮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转动, 凸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产 生挤压, 使得一号板向靠近空腔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移动, 由于顶杆一端固 定在空腔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后与副板底端接触, 使得二号板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会 对副板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顶起, 此时加固块会随着顶杆滑出插槽, 在。
22、加固块的滑动过 程中会通过细绳拉动赶料板滑动, 由于赶料板底端设有弧度, 使得赶料板在滑动过程中会 向出料管的方向翘起, 且越靠近出料管时翘起的高度越高, 从而加强对落料的推动效果。 0014 优选的, 所述出料管的出口处对称设有柔性弹片, 且柔性弹片在不受力时相互接 触将 出料管的出口处封住, 从而对落料实现缓冲作用; 工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 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 滑出 空腔, 从而通过拨齿带动齿轮转动, 齿轮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转动, 凸轮 在转 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产生挤压, 使得一号板向靠近空腔底侧的方。
23、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 号板 移动, 由于顶杆一端固定在空腔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后与副板底端接触, 使得二 号板 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会对副板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顶起, 副板顶起后会对落料产生 推力, 从而将落料推至出料管处, 顺着出料管滑出, 由于在出料管的出口处对称设有柔性 弹片, 使得落料在滑出的过程中会在柔性弹片的作用下发生减速, 从而避免落料的滑动速 度过快 后发生碰撞, 从而对落料表面造成损坏。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通过推杆、 齿轮、 凸轮、 一号板、 二号板、 顶杆和出料管的配合实现当对零件完成冲压加工时, 落料。
24、可以顺着出料管滑出, 完成了对 落料的自动拿取, 避免还需人工拿取, 从而节省在冲压加工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提高工作 效率, 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 0017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通过一号推块、 二号推块、 挡板和垫块的 配 合加强一号板和二号板在冲压过程中的强度, 从而保证了冲压过程中对模具的强度要 求, 增强了模具的整体使用效果, 提高了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零件加工质 量。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说明书 3/8 页 6 CN 111014424 A 6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所采用的模。
25、具的工作状态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所采用的模具的侧视图; 0022 图4是图3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5是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6是图3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中: 上模板1、 冲压板2、 底板3、 空腔31、 底座4、 输料单元5、 推杆51、 拨齿 511、 齿 轮52、 凸轮53、 一号推块531、 一号板54、 滑槽板541、 铰接杆542、 二号板55、 主板551、 副板 552、 插槽553、 赶料板554、 圆形卡块555、 顶杆56、 加固块561、 出料 管57、 柔性弹片571、 加固 单元6、 挡板61、 二号推块611、 垫块。
26、6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 合 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7 如图1至图6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的冲孔工艺, 该冲孔工艺包括以下步 骤: 0028 S1: 根据客户的要求裁剪钣金件, 使得钣金件比落料尺寸大1.2倍, 并通过步进电 机 驱动对应的齿轮转动, 进而调整冲头的位置, 使冲头的位置与对应落料孔的位置对应, 从 而实现模具加工位置的调整; 0029 S2: 将钣金件水平放置于模具的底板上, 并使得钣金件的地面与底板紧密贴合, 并 将 位于钣金件侧壁的定位栓拉起, 实现对钣金件位置。
27、的固定, 防止在冲压过程中, 钣金件 发 生偏移后影响加工精度; 0030 S3: 利用冲压板下降, 在下降过程中驱动冲头下移至钣金件的对应位置处, 从而实 现 对钣金件的冲压, 冲压后的落料会落至底板表面, 最后对落料进行收集, 将钣金件拔出 模 具, 实现对钣金件的冲孔; 0031 上述S2中采用的模具包括上模板1、 冲压板2、 底板3和底座4; 所述上模板1安装 在 冲压板2上; 所述底板3安装在底座4和冲压板2之间, 底板3内设有空腔31, 空腔 31内设有输 料单元5; 所述输料单元5包括推杆51、 齿轮52、 凸轮53、 一号板54、 二号 板55、 顶杆56和出料 管57; 所述。
28、推杆51一端与上模板1底侧固连, 另一端贯穿贯穿冲 压板2后插入空腔31内, 且 推杆51位于空腔31内的侧壁上设有倾斜的拨齿511, 且拨齿 511与空腔31底端存在45度夹 角; 所述齿轮52转动连接在空腔31侧壁内靠近拨齿511 处, 使得拨齿511能够带动齿轮52单 向转动; 所述一号板54通过弹簧安装在空腔31底 侧; 所述二号板55通过支柱与一号板54固 连, 且使得二号板55伸出至底板3外表面, 二号板55由主板551和副板552组成; 所述副板 552铰接在主板551侧壁上; 所述凸轮 53截面形状为水滴状, 凸轮53转动连接在靠近一号板 54的空腔31侧壁上, 且凸轮53和 。
29、齿轮52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 所述顶杆56一端固定在空腔 31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 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触; 所述出料管57安装在空腔31内, 出料 管57一端靠近与副板 552相对的主板551侧壁, 另一端伸出底板3; 通过推杆51、 齿轮52、 凸 轮53、 一号板 54、 二号板55、 顶杆56和出料管57的配合实现当对零件完成冲压加工时, 落料 可以顺着 出料管57滑出; 工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 说明书 4/8 页 7 CN 111014424 A 7 号板55 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31, 从。
30、而通过拨 齿 511带动齿轮52转动, 齿轮52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转动 过 程中会对一号板54产生挤压, 使得一号板54向靠近空腔31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 动二号 板55移动, 由于顶杆56一端固定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54后与副板 552底端接 触, 使得二号板55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56会对副板552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 板552顶起, 副板 552顶起后会对落料产生推力, 从而将落料推至出料管57处, 顺着出 料管57滑出, 完成了对 落料的自动拿取, 避免还需人工拿取, 从而节省在冲压加工过程 中的人工成本, 提高工作 效率, 给工作人员。
31、带来极大的方便。 003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凸轮53靠近空腔31底侧的侧壁上设有一号推块 531; 所述空腔31内设有加固单元6; 所述加固单元6包括挡板61和垫块62; 所述挡板 61对称 固定在靠近一号板54的空腔31底侧, 挡板61在靠近一号推块531处设有二号推 块611; 所述 垫块62通过弹簧与挡块侧壁连接; 所述一号板54底端设有滑槽板541; 所 述滑槽板541内滑 动连接有铰接杆542; 所述铰接杆542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垫块62侧壁上; 通过一号推块531、 二号推块611、 挡板61和垫块62的配合加强一号板54和二号板55 在冲压过程中的强度; 工 作时,。
32、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 板55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31, 从而通过 拨齿511带动齿轮52转动, 齿轮 52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 转动过程中带动一号推块531移动, 从而使得二号推块611受一号推块531的推力作用下 带动垫块62抽出一号板54底侧, 使得 一号板54会在凸轮53的作用下滑动; 当需要对板 材进行冲压处理时, 通过凸轮53旋转带动 一号推块531移动, 从而使得二号推块611不 再受一号推块531的作用力, 此时二号推块611 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又重新滑至一号板54 底。
33、侧, 从而对一号板54和二号板55的位置进行 加固, 从而保证了冲压过程中对模具的强 度要求, 增强了模具的整体使用效果。 003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顶杆56靠近主板551的端部铰接有加固块561; 所 述主板551在靠近加固块561的侧壁上对应设有插槽553; 通过加固块561和插槽553的 配合实现在冲压过程中, 加强主板551和副板552之间的配合强度; 工作时, 当模具对板 材 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55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 过程 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31, 从而通过拨齿511带动齿轮52转动, 齿轮52转动 后再通过传 动带。
34、来带动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54产生挤压, 使 得一号板54向靠 近空腔31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55移动, 由于顶杆56一端 固定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触, 使得二号板55在移 动过程中, 顶杆56会对副 板552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552顶起, 此时加固块561会随 着顶杆56滑出插槽553; 当需要 再次进行冲压加工时, 合上模具, 此时主板551和副板 552之间发生复位, 从而使得加固块 561重新插入插槽553内, 加强了主板551和副板552 在铰接处的强度, 保证了在冲压过程中 二号板55的整体强度, 从而。
35、保证了模具整体在使 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3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主板551表面滑动连接有赶料板554; 所述赶料 板 554端部通过细绳与加固块561连接; 通过赶料板554和加固块561的配合加快落料掉落 至出料管57内滑出; 工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 板 55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31, 从而通过 拨齿 511带动齿轮52转动, 齿轮52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 转动过程 说明书 5/8 页 8 CN 111014424 A 8 中会对一号板54产生挤压,。
36、 使得一号板54向靠近空腔31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 而带动二号板 55移动, 由于顶杆56一端固定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54后与 副板552底端接触, 使得二号板55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56会对副板552产生顶力, 从而 将副板552顶起, 此时加 固块561会随着顶杆56滑出插槽553, 在加固块561的滑动过程 中会通过细绳拉动赶料板 554滑动, 从而对落料产生推力, 使得落料在推力的作用下从二 号板55上滑动掉落至出料 管57, 保证了落料能够稳定的掉落至出料管57内, 从而保证了 模具工作的稳定性, 提高模 具的使用效果, 有效避免了人工拿取的麻烦和危险性, 提高了 工作。
37、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 全性。 003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主板551在靠近赶料板554底端处设有圆形卡块 555; 所述赶料板554底端设有弧度, 使得赶料板554在滑动过程中会向出料管57的方向 翘 起, 且越靠近出料管57时翘起的高度越高, 从而加强对落料的推动效果; 工作时, 当 模具对 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55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模 具的打开 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31, 从而通过拨齿511带动齿轮52转动, 齿轮 52转动后再通 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54产生挤 压, 使得一号板54 向靠近。
38、空腔31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55移动, 由于顶杆 56一端固定在空腔31底 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触, 使得二号板 55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56会对 副板552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552顶起, 此时加固块561 会随着顶杆56滑出插槽553, 在加 固块561的滑动过程中会通过细绳拉动赶料板554滑动, 由于赶料板554底端设有弧度, 使 得赶料板554在滑动过程中会向出料管57的方向翘起, 且越靠近出料管57时翘起的高度越 高, 从而加强对落料的推动效果。 003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出料管57的出口处对称设有柔性弹片571, 且柔 性 弹。
39、片571在不受力时相互接触将出料管57的出口处封住, 从而对落料实现缓冲作用; 工 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55上, 此时将模具打 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31, 从而通过拨齿511带动齿轮52转 动, 齿轮 52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 54产生挤压, 使得一号板54向靠近空腔31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55移动, 由于顶杆56一端固 定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触, 使 得二号板55在移动过程 中, 顶杆56会对副板552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
40、板552顶起, 副板 552顶起后会对落料产生推 力, 从而将落料推至出料管57处, 顺着出料管57滑出, 由于 在出料管57的出口处对称设有 柔性弹片571, 使得落料在滑出的过程中会在柔性弹片571 的作用下发生减速, 从而避免落 料的滑动速度过快后发生碰撞, 从而对落料表面造成损坏。 0037 工作时,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55上, 此时将 模具打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31, 从而通过拨齿511带动齿 轮52 转动, 齿轮52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转动过程中会对 一号板54 产生挤压, 使得一号板5。
41、4向靠近空腔31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55 移动, 由于顶 杆56一端固定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 触, 使得二号板55 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56会对副板552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552顶起, 副板552顶起后会对落 料产生推力, 从而将落料推至出料管57处, 顺着出料管57滑出, 完成了对落料的自动拿取, 避免还需人工拿取, 从而节省在冲压加工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给工作人员 说明书 6/8 页 9 CN 111014424 A 9 带来极大的方便;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 会残留在二号板55上, 此时 将模具打开。
42、,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 31, 从而通过拨齿511带动齿轮 52转动, 齿轮52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53转 动, 凸轮5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一号推 块531移动, 从而使得二号推块611受一号推块531 的推力作用下带动垫块62抽出一号板54 底侧, 使得一号板54会在凸轮53的作用下滑动; 当需要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时, 通过凸轮 53旋转带动一号推块531移动, 从而使得二号 推块611不再受一号推块531的作用力, 此时 二号推块611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又重新滑 至一号板54底侧, 从而对一号板54和二号板55 的位置进行加固, 从而保证了冲压过程 中对模具。
43、的强度要求, 增强了模具的整体使用效 果;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 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55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 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 出空腔31, 从而通过拨齿511带动齿轮52转动, 齿轮52 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 53转动, 凸轮53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54产生挤压, 使 得一号板54向靠近空腔31底 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55移动, 由于顶杆56一端固定 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 贯穿一号板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触, 使得二号板55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56会对副板 552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552顶起, 此时加固块561会随着顶杆。
44、56滑出插 槽553; 当需 要再次进行冲压加工时, 合上模具, 此时主板551和副板552之间发生复位, 从 而使得加 固块561重新插入插槽553内, 加强了主板551和副板552在铰接处的强度, 保证了 在冲 压过程中二号板55的整体强度, 从而保证了模具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55上, 此时将模具打开, 在 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31, 从而通过拨齿511带动齿轮52转动, 齿 轮52 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54产生 挤压, 使 得一号板54向靠近空腔。
45、31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55移动, 由于顶 杆56一端固定 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触, 使得二号 板55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56会对副板552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552顶起, 此时加固块 561会随着顶杆56滑出插 槽553, 在加固块561的滑动过程中会通过细绳拉动赶料板554 滑动, 从而对落料产生推力, 使得落料在推力的作用下从二号板55上滑动掉落至出料管 57, 保证了落料能够稳定的掉 落至出料管57内, 从而保证了模具工作的稳定性, 提高模 具的使用效果, 有效避免了人工 拿取的麻烦和危险性, 提高了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 全性; 。
46、当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 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55上, 此时将模具打 开, 在模具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 杆51滑出空腔31, 从而通过拨齿511带动齿轮52转 动, 齿轮52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 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 54产生挤压, 使得一号板54向靠近空腔31底 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55移动, 由于顶杆56一端固定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贯穿 一号板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触, 使 得二号板55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56会对副板552产生顶 力, 从而将副板552顶起, 此时 加固块561会随着顶杆56滑出插槽553, 在加固块561的滑动。
47、 过程中会通过细绳拉动赶料 板554滑动, 由于赶料板554底端设有弧度, 使得赶料板554在 滑动过程中会向出料管57 的方向翘起, 且越靠近出料管57时翘起的高度越高, 从而加强对 落料的推动效果; 当模 具对板材进行冲压处理后, 冲下的落料会残留在二号板55上, 此时 将模具打开, 在模具 的打开过程中, 会拉动推杆51滑出空腔31, 从而通过拨齿511带动齿轮 52转动, 齿轮 52转动后再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凸轮53转动, 凸轮53在转动过程中会对一号板 54产生挤 压, 使得一号板54向靠近空腔31底侧的方向滑动, 从而带动二号板55移动, 由于 说明书 7/8 页 10 CN 111。
48、014424 A 10 顶杆 56一端固定在空腔31底侧, 另一端贯穿一号板54后与副板552底端接触, 使得二号板 55在移动过程中, 顶杆56会对副板552产生顶力, 从而将副板552顶起, 副板552顶起 后会对 落料产生推力, 从而将落料推至出料管57处, 顺着出料管57滑出, 由于在出料管 57的出口 处对称设有柔性弹片571, 使得落料在滑出的过程中会在柔性弹片571的作用下 发生减速, 从而避免落料的滑动速度过快后发生碰撞, 从而对落料表面造成损坏。 003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