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 GAME - Online Skill Game GET 300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参与航空航天军品零部件制造配套的主要民营企业之一,与行业内相关军品零部件制造配套的民营企业相比,在技术、研发、设备能力、资质、客户范围、参与装备的型号种类、规模等基础能力和资源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厚的积累和相对优势,行业定位和发展脉络也与国家大力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需求相契合。当前公司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继续聚焦各军品主机厂业务发展而不断“强身健体”的同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深耕发展。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防支出中装备费比重的提高,正如 2019 年 7 月国防部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所述,“加大淘汰老旧装备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事实上,据白皮书披露,近年来我国军费中装备费的占比一直是持续提升的,自 2010 年的 33.2%提升至 2017 年的 41.1%,装备投入复合增速达到 13.44%。另一方面,随着 2020年 11月军事训练会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推动全军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重点推进实战实训,深入推进联战联训”决策的实施,军队实战化训练的强度和频次逐年提升,从装备更新的需求方面进一步驱使军工装备行业继续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国防支出的增长,加之推进现代化建设以及加强实战化训练的要求,同时激发了装备迭代的需求和装备数量的提升,支撑着军工装备研制生产领域的持续增长。
从航空航天军工装备制造产业角度看,新一代装备趋于成熟并进入批产列装,供需共振推动行业景气上升且仍处于持续放量增长阶段,自主研发能力需求持续增强带动相关配套需求不断增长。航天市场方面,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快速放量和“实战化训练”的消耗加剧,配套需求稳定增长。加之国家先后出台的有关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凡此种种都针对当今局势未雨绸缪,为行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近年来以及后续相当长一段时期驱动相关企业业绩增长的根本因素。
2024年,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所呈现的重大亮点在于:在政策和技术双重驱动下,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迎来的行业快速发展的“元年”,以 2024年 1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深化方案》为标志,我国低空经济行业发展启动进入发展“快车道”;以 2024年 2月发布的《关于加速商业航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起始,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启了航天领域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有力推动了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从“小众赛道”向“新质生产力支柱”的跃升,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注入了新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统计,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22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2428亿元;国内农机制造企业能够生产 14大类 50小类 4000多种农机产品;国内农机保有量达 2亿台套,总动力超过 11亿千瓦。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伴随着动力机械“国三升国四”政策落地,以拖拉机、收获机等产品为主要代表的动力农机发动机升级全面启动,不仅发动机的成本增加,而且发动机加尿素等因素都促使了整机使用成本增加。用户盈利预期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控股子公司四川新航钛科技有限公司为载体,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业务。四川新航钛依托什邡、北京、西安、沈阳、景德镇等生产制造基地,持续聚焦“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结构件”等传统核心业务板块,发挥既有能力和优势,大力拓展“民用航空、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飞行器结构件”“核工业成套部组件试验装备”等新兴装备和业务,持续精进具有优势的热蠕变成型技术、激光穿透焊工艺技术、大型薄壁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技术、飞行器零部件集成加工技术,着力发展和培育成组件装配、热表处理等产业链相关技术。坚持以技术为先导、以质量为重点,持续建设集新材料新工艺研制到工装、模具,直至零件、组件、部件装配、热表处理、制造一体化系统。持续提高产品交付能力,为航空、航天、核聚变、船舶、核电、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客户提供配套服务。
传统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为军用飞机主机厂、民用客机分承制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以及科研院所提供飞机结构零部件、发动机零件以及航天结构件制造。产品原材料主要为航空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镍基高温合金、高强度钢等,因所用材料为特殊型号,具有领域专用性、定制化特点。采购模式以传统的来料加工为主。由客户提供生产加工所需原材料,公司自行采购的主要为各种刀具、工装夹具、切削液、导轨油等低值易耗品和相关辅料;在满足客户需求(如商业航天、船舶、核工业装备等产品领域)的情况下,公司也有一定比例的订单生产所需原材料及辅料由公司自行采购。目前,随着公司业务领域的发展及客户合作的深化,近年来,公司产品原材料自采的比例呈逐步扩大之势,配套服务层级逐步提升。
来料加工属于公司传统生产模式,由客户供料,对公司供应链组织能力和采料垫资能力压力较小,但产品配套的附加值和配套层级相对偏低。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展,公司近年来着力于在可能的情况下逐步加大自购料加工的比例。与传统来料加工相比,自购料加工能带来更多的生产附加值,但对公司的供应链组织能力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公司的组件研发型号陆续定型批产,公司生产模式中组件比例有望持续提高,自购料加工比例的提高将带来生产附加值持续提高。报告期内,公司装配、热表处理和无损检测特种工艺生产线陆续投产,未来可实现订单产品通过特种工艺处理工序后,直接交付装机,将有效扩展产品配套的产业链,提升产品配套的价值链和服务能力。
公司农机板块子公司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农牧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需的农牧机械装备及替代国外进口的中高端农牧机械装备的研制。公司采用自主研发、自主加工与外购、外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生产经营,并统一进行装配的生产模式,即自主加工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通过外购和外协定制完成其余零部件,最后由公司统一进行整机装配和调试,并通过与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主要产品包括:自走式果穗型玉米收获机,一次作业即可完成玉米摘穗、剥皮、秸秆回收或还田;已研制出国内领先的自走式穗茎兼收型鲜食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种穗玉米收获机,补齐了我国在玉米收获机械技术上的短板;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一次作业可完成玉米青贮及矮秆饲料等全株的切断、粉碎、揉搓、籽粒破碎、抛送装车作业,作业幅宽从2.2米到 3米;自走式辣椒收获机,一次作业可完成工业加工红辣椒的采摘、清杂、复脱、输送、装车作业,属国内首创,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
系列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大型谷物联合收获机械、系列秸秆饲料收获机、系列耕作机械、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等 5大类 60余种产品。其中,大型农牧收获机械装备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主导产品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走式青(黄)贮饲料收获机部分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动力旋转耙替代国外进口,辣椒收获机属国内首创,填补我国同类机具的空白,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替代国外进口同类产品。
该系列机型是我公司经过多年技术积累而研 发生产的一款集玉米果穗收获及秸秆回收型玉米 收获机。该机具有作业效率高、可靠性好、收获 的玉米秸秆含杂率低等突出特点,解决了广大用 户既想在收获玉米果穗的同时,又把玉米秸秆一 次性回收的功能需求。 该机设计先进、合理,结构紧凑、保养方 便,继承了新疆牧神系列玉米机的优良基因。前 置式秸秆回收装置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实现玉米秸 秆的不落地收获,饲料含杂率低,满足了养殖户 对高品质玉米秸秆的大量需求,节省了劳动力, 降低成本,综合效益成倍增加。该机一次作业可 完成:玉米摘穗、剥皮、苞叶切碎、秸秆回收、 灭茬还田等功能,成为综合型多功能玉米收获机 的杰出代表。
公司生产的零部件主要包括三类:通用零部件、外协和自制件。通用零部件由采购部向专业生产商直接采购;外协件为生产需要的专用定制件,由公司提供技术图纸或者规格要求,委托专业厂家生产,采购后供本公司使用;自制件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结构件,由公司采购所需原辅材料后自主加工生产。采购部负责公司采购的实施和管理。公司每年初与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框架合同,采购部根据月度生产计划,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组织物资采购。
在农牧业收获机械、耕作机械、林果机械等方面,公司主要采用批量生产模式;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方面,公司主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生产,进行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模式。公司目前的生产模式是根据农机补贴政策、上年销售情况、经销商报送的年度销售预测、市场调查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年度销量预测和制定年度销售计划。公司实行销售预测与订单驱动相结合,相应调整生产计划。以时点、阶段将整体生产需求进行分解实施,较好地适应农业机械行业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及终端用户订货周期短的特点,保证销售旺季的供货及时性和稳定性,并在销售淡季保持合理的库存。
1、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不断涌现,行业资质壁垒被打破,传统机械加工配套协作各大航空航天主机厂零部件制造已成为历史。随着行业内竞争加剧,为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同时满足客户部组件一体化交付需求,以航空航天特种工艺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为牵引,完善公司军工零部件工艺设计开发、机械加工、焊接、钣金、特种检测、表面处理、洁净清洗、离线检测、装配、包装运输、安装调试等全工序的部组件特种生产能力。公司始终保持技术设备上的领先优势,拥有各类生产、检测等设备 600 余台(套), 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专业配套能力。
公司以大型复杂难加工材料数控加工,钛合金、高温合金热成型钣金,特种焊接等技术开发为主线,研究航空、航天、航海、动力装备等领域结构件的高效、优质、低成本的工程化应用技术方法,向顾客提供机电一体化设计、结构与工模具设计仿真、数控机加、钣金成型、特种焊接、金属热处理、综合检测等专业服务,满足部分组件交付需求。公司完善全工序、全部组件交付能力,延长了企业产业链,增强了航空航天部组件的配套能力,提升了企业在航空航天、深海、核聚变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顺应科技革命、军事革命的演进趋势,推进新域新质技术军事转化应用。
制度车间现场管理规定,按照 7S 标准执行;健全以创新价值、知识、能力、素质、成就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多技能”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公司具有完备的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认证资质,通过了 GJB9001C和 AS9100D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体系文件包含 202项控制流程,其中关键过程管理规定、数控加工程序仿真管理规定、检验计划管理规定等实现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实现产品生产、管理、服务 的精细化,提供的产品质量符合公司质量目标,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肯定。同时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提供稳定和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基于 CAPP 系统实施,实现了数字化工艺管理、形成了工艺基础知识库。数字化生产管理 MES 系统已覆盖企业现有厂区,实现了项目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质量、检验管理,刀具、量具、夹具管理,设备 管理,决策支持管理,建设了信息展示平台,数字化测试结果达到了三级。
公司积极配合地方政府,为地方打造飞行器零部件制造产业的民营集聚群充当引领。其行业覆盖率、产品品种覆盖率、关键件覆盖率、重要件覆盖率、交付数量、交付产值等都处于国内民营配套企业中领先地位。公司作为航空航天领域拥有高端制造设备规模最大、专业最全、产品种类最多、技术先进的飞行器零部件制造民营企业,能够从人、财、物等方面灵活协调,以快速反应、敏捷制造满足各飞机、发动机主机厂对零部件制造配套服务的需求,实现双赢。
4、随着企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在航空航天领域形成了弱刚性航空结构件小应力填充吸震装夹加工法、大型航空薄壁钛合金铸件随形切削加工技术、 航空大型件内孔磨削技术、航空发动机钛合金薄壁机匣工艺、 长桁加工的液压工装、加工系统和液压加工方法等专利技术; 在大型整体设备制造领域形成了不锈钢箱式结构件整体加工工艺、精密装配方法、高精度拼焊工艺等专利技术,主导产品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2024年12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 207 项,累计授权150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 53 项,实用新型 97 项。2024年企业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 45余项,参与形成 1项团体标准,1项地方标准,1项地方标准立项拟定中。公司累计参与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1项,承研并通过验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8项。公司先后荣获省部级奖励 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项、发明专利奖1项,首届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银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2项、发明专利奖 4项;获评四川省“千人计划”创新团队,全面创新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和奖励。依据国家创新战略,围绕公司制定的发展规划、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航空航天等型号发展需求,公司将继续以航空、航天及航发三大主营业务为核心,持续强化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积极布局产业链拓展能力,促使企业创新研发工作上新台阶。
公司一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品创新,不断对玉米收获机,青贮收获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各类收获机,进行技术更新逐步向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演进,加快补齐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一大一小”等短板弱项。2025年计划研发优化机型 8种(5D/6B/8C;4D/4F/7A;4L/5L/7L;4E;6E/8E/10E/履带机;辣椒机;籽粒机),新研制开发3项(油电混动籽粒机,M16籽粒机低配版,自动苜蓿压扁机)。
2024年度,公司仍然以农机+航空航天双业务为主营业务体系,2024年,农机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53,221.18万元,同比下降 48.36%,净利润为 1,218.39万元,同比减少94.21%;航空航天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13,270.57万元,同比下降 34.63%,净利润为亏损35,233.00万元。导致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受历史债务过重和资金压力等内因影响,叠加行业政策和产业周期性调整影响等外部不利因素,公司本年度航空航天业务复苏不及预期,农机业务下游及终端景气度不足,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大幅度下降,未能实现扭亏为盈。